Nature Methods:类器官!
转载原创 干细胞者说 2023-01-18 20:17 发表于北京 如有侵权,请联系。
以下文章来源于奇物论 ,作者元宝
类器官,CNS期刊的座上宾,一时声名鹊起,风光无两,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2018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2017年度方法;
2019年,被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杂志成为优良的临床前疾病模型。
类器官技术,作为近10年来生物学界和临床医学最热门的前沿技术之一,备受医学科研领域的关注,并有望冲刺下一个诺奖。
2008年,Eiraku等人通过胚胎干细胞获得大脑皮层组织。2009年,Sato等人证明Lgr5+的肠道干细胞可以自组织和分化成隐窝-绒毛类器官。此后,类器官领域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目前,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可以在体外构建3D培养的类器官,包括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肠道、视网膜、脑、肝、肾、胃、肺、胰腺、结肠、心脏、和血管类器官和人成体组织来源的胃、肝、胰腺、胎盘、和肺类器官(图1)。
因此,COVID-19不仅会导致呼吸道疾病,还会诱发其他器官(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肠道和胰腺)的损害。
在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肝脏类器官(LO)中,在大多数白蛋白阳性肝细胞中检测到ACE2表达。SARS-CoV-2假病毒和SARS-CoV-2病毒均被证明可感染肝细胞。
最近,科学家们开发了人扁桃体类器官(TO)来评估对SARS-CoV-2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特化的生发中心(GCs)中滤泡辅助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抗原特异性体液反应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最近,利用与内皮细胞共同培养的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脏类器官来模拟在COVID-19患者心脏中观察到的细胞因子风暴。人毛细血管类器官(CAPOs)类似于人毛细血管的管腔结构以及内皮细胞、包膜和基底膜。
多能干细胞类器官的和成体类器官在可用性,可编辑性,成熟度和多样性方面有利有弊。
从理论上讲,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发育潜力,可以在所有三个胚层中产生类器官。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可以大规模研究,如代谢分析和药物筛选。某些类器官,如脑和心脏类器官,只能从多能干细胞获得。
在过去的两年中,类器官在COVID-19建模方面大显身手,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类器官模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优化。
例如,免疫血管类器官;3D打印和器官芯片技术结合开发更加真实的类器官;应用单细胞技术深入研究;应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编辑来探索病毒感染期间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图4)。